這一天![]() 這一天 呂炳華 這一天已走過了1871年,百姓仍銘記心間;這一天,是每年的農歷正月十八,醫圣張仲景的誕辰日。 每年的這一天,南陽還有些春寒料峭,春寒難鎖春意,春意喜上梅梢。溫涼河畔,醫圣祠內,春芽萌動,蓓蕾豐盈,早春的紅梅已綻放,春的清韻伴著縷縷煙香,暖暖的升騰彌散,縷縷裊裊,和融祥瑞。一大早,祭拜者紛至沓來,一波波人流涌動,一顆顆心流暖涌,心流溫暖人流,人流捂熱心流,匯成祭拜醫圣張仲景虔誠之熱流。 南陽的百姓,日子里可以不敬神拜佛,不燒香叩頭,但心中必敬奉著醫圣張仲景。每月的初一、十五到醫圣祠拜謁,每年的正月十八是他們神圣的祭拜日。這一天,他們雞鳴而起,洗漱早餐,潔面素衣,或步行或騎車或坐車或開車,晨曦里,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走向溫涼河畔,走進醫圣祠內。眨眼功夫,醫圣祠內人流如織,祭拜的場面肅穆莊嚴,祭拜畫面感動你我,采擷幾組共饗。 甲午年的這一天,上午八時。一位滿頭銀霜,滿臉慈祥,滿面紅潤的老奶奶健步走向祭壇,叩拜上香,心中感念醫圣爺的經方對自己健康的護佑,老奶奶說自己篤信中醫,平常有個病了災了,看中醫吃中藥,如今九十多歲了,耳不聾眼不花,身體硬朗沒什么病,全托了醫圣爺的福;老奶奶身后的兒子兒媳牽著三歲孫兒,跪拜祈禱,為老人祈福增壽,為兒孫祈禱健康平安,愿孫兒無災無病,健康快樂成長為良醫。中醫的厚重沉淀在老人的骨子里,中醫的啟蒙,始于三歲幼童。 丁酉年的這一天,早晨七時。一行從西南邊陲而來的中醫人,身著漢服,面向祭壇,肅然站立,誦讀祭文,虔誠跪拜。師徒們感恩《傷寒雜病論》對自己的滋養,使自己能做到精準辨證論治,方證對應,用經方療治沉疴;為回饋這多年的滋養之恩,特來圣地拜謁,將繼續秉燈探幽,叩尋經典的密碼,吃透悟透經典經方,用活用好經方,讓經方惠濟百姓健康。 丙申年的這一天,上午九時。膚色有黑有白有黃,個子有高有矮有胖有瘦的一行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們是海外友人和華人華僑,經方香飄海外,他們循著經方的香,不遠萬里回到仲景故里,獻花,深深叩拜,沐浴著南都濃濃的中醫藥香,感知醫圣祠的一草一木,心靈訴說著對仲景醫圣爺活國活民的敬仰之情,不同的膚色,一樣的情懷,熱愛中醫藥的情愫循環在他們的血液中,鑄在他們的魂魄里,發掘探研神秘神奇經典經方的信心篤定,讓中醫藥在異域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讓經方的香,開啟全人類健康新篇章。 庚子年、辛丑年的這一天,為防止疫情蔓延,現場大型祭拜活動不再進行,一首唱響世界的《醫圣頌》,回蕩在醫圣祠的前庭后院,路人聽音止步,仰視仰望醫圣祠,默默感恩醫圣爺對自己家人及百姓健康的護佑;各地的云祭拜,線上線下緬懷,接連不斷。東南西北中的中醫人面向南陽醫圣祠的方向深深三鞠躬,感恩經方的澤被,感恩經方在遏制疫情蔓延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南陽的百姓在自家的庭院叩拜上香,東拐街的蘇大爺平時八點起床,這一天凌晨四點起床,沐浴更衣,在院子里上了高高的三柱香,朝著醫圣祠方向深情跪拜。他說,他萬分感恩仲景爺對自己大孫子一家人的護佑,庚子年疫情期間,在武漢工作的孫子一家人服用仲景爺的抗瘟疫方子,一家人沒有一個人發病,平安度過了災難,在大疫面前,還是醫圣爺的方子管用。今天他要向醫圣爺磕三個響頭,謝謝醫圣爺的護佑之恩。 這一天,活在了百姓的心間,豐盈著中醫藥的詩篇,鮮活著歷史的畫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