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大全2)![]() 2020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大全2)
與“大全1”北京、上海、廣東等省市不同的是,以下省市主要從預防角度制定公布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藥預防方案。 十、河南省衛生健康委組織中醫藥專家,參照湖北省預防診治經驗,結合河南氣候等特點,擬定了冬春季呼吸道傳染病預防建議方案,于1月28日公布,并提醒“請在醫師指導下參考使用”。
《河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藥預防方案》 一、預防參考方藥 (一)成人中藥預防處方: 1、適用于流行期間普通人群的預防。 [處方一]紫草10克、赤小豆30克、綠豆30克、生甘草6克 用法:一日一劑,水煎服,每日2次,可連服6天,無不適可繼續服用。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腹瀉者慎用,孕婦慎用。 [處方二]蘆葦根30克、白茅根30克、生甘草10克、 桔梗10克、黃芪10克 用法:煎或泡水代茶飲,不拘時,少量頻飲。 注意事項:老人、兒童皆可服用,孕婦慎用。 2、適用于流行期間特殊人群的預防。 [處方一]適用于平素脾胃不和,或近期有腹脹,不思飲食,苔白膩等濕氣偏盛者。 藿香3克、陳皮3克、桑葉3克、蘆根2克、桔梗3克、 甘草2克 用法:一日一劑,加水煮沸后代茶飲。幼兒減半,孕婦慎用。 [處方二]適用于平素易感冒,畏寒怕冷人群。 生黃芪15克、防風10克、炒白術15克、前胡10克、藿香10克、生薏苡仁15克、生甘草3克 用法:一日一劑,水煎服,每日2次,可連服6天。孕婦慎用。 [處方三]適用于流行期間普通人群,尤其適合伴咽喉不 適、大便偏干者。 麥冬5粒、白菊花2朵、射干2克、桑葉2克、青果2克、貫眾2克 用法:以上6味藥代茶飲。孕婦慎用。 [處方四]適用于流行期間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接觸或慢性基礎病患者的預防。 生黃芪9克、射干5克、北沙參9克、金銀花9克、蒼術 9克、藿香6克、貫眾5克 用法:一日一劑,水煎服,每日2次,可連服6天。孕婦 慎用。 (二)兒童中藥預防處方: 適用于流行期間正常體質兒童的預防。 [處方]生石膏10克、綠豆12克、蒲公英6克、竹葉6克、蘆根3克、貫眾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可連服6天。1歲以下,每日半副;1-16歲,每日1副。 適用于流行期間特殊體質兒童的預防。 [處方一]適用于氣虛體質:平素易感冒,動則汗出,肢體倦怠,怕冷,納差,便濾,舌質淡苔薄白。 太子參10克、生黃芪10克、防風6克、炒白術10克、 枇杷葉3克、貫眾5克、大棗6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可連服6天。1歲以下,每日半副;1-16歲,每日1副。 [處方二]適用于陰虛體質:平素易感冒,盜汗,口渴, 心煩,便干,舌質紅少苔。 太子參10克、石斛6克、麥冬3克、金銀花3克、貫眾5 克、大棗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可連服6天。1歲以下,每日 半副;1-16歲,每日1副。 [處方三]適用于痰濕體質:平素易感冒,體胖,面黃, 乏力,口粘不渴,納差,便澹,舌質紅苔厚膩。 藿香6克、薏苡仁12克、蒼術3克、厚樸3克、金銀花3 克、貫眾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可連服6天。1歲以下,每日半副;1-16歲,每日1副。 二、生活調節 (一)心平氣和,清心勿躁。 (二)清淡飲食,適當增加新鮮的蔬果。少食或忌食油炸、 熏烤或辛辣、油膩之品。 (三)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勤洗手,戴口罩。 (四)按時作息,避免熬夜。 室溫不宜太高,保持室內空氣濕潤。 可進行適當有氧運動,避免過汗耗氣。 十一、山東省衛生健康委于1月28日召開全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藥防控方案視頻培訓會議,并印發了《山東省2020年冬春流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藥預防方案》。方案針對普通人群、特殊人群、基礎疾病者、密切接觸者及醫務人員給出中醫預防藥方。
十二、醫圣張仲景故里河南省南陽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藥發展局組織成立南陽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防治專家組,于1月29日公布《南陽市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中醫藥預防方案》。方案結合南陽時令和地域狀況,并結合本次瘟疫流行的濕、熱、瘀、毒的病理特點,同時借鑒南陽歷史上民間的一些防疫方法而制訂,用以指導群眾參考使用。
一、基礎預防 1、調暢情志:春季為生發之季,在人體應肝,應做到心情好,不生氣,不緊張,不恐慌,沉著應對,科學防治。 2、合理作息:夜臥早起,最遲應在晚上11點之前睡覺,應保證6-8小時的睡眠時間。久臥傷氣,如不適合戶外運動,應做適度室內鍛煉。 3、練深呼吸:其要領為鼻吸口吐、慢吸快吐、吸滿吐盡,可采取放松的站姿或坐姿,由本能的自然呼吸進入慢、勻、細、長的自然呼吸,心神稍定,開始進行深呼吸,按照要領,以鼻腔、咽喉、肺部的放松帶動全身心的放松。 4、飲食調養:適當多吃紅豆、綠豆、薏仁、山藥、元肉、百合、大棗等以培育人體正氣的食物;根據個人情況,適當食用蔥、姜、蒜、花椒、韭菜,可以起到通利肺氣的作用;肺病禁苦,一些過于苦寒的食物對一般人未必有益,如苦茶、苦咖啡、苦菊、苦瓜等,也不適宜用一些過于苦寒的中藥等作為茶飲常服。 5、講究衛生,勤洗手,開窗通風,加強防護。 二、艾預防 1、燃適量艾絨、艾條(艾葉)薰室內外,熏時室內適當密閉。 2、開水泡艾葉,待溫度適宜時泡腳,一天一次,本方法既可用于預防,也可以用于輔助治療。 3、艾灸,可灸足三里、關元、肺俞、大椎、神闕等。 注意事項:選擇適宜的艾條或灸艾器,每個穴位不超過10分鐘,注意防火,防灼傷。 三、預防參考方藥(不作為臨床治療使用) 中醫常將體質分為寒熱,一般口渴喜飲、口干口苦、嗓子疼、大便干、小便偏黃的人,多屬于偏熱體質;怕冷、手腳涼、大便稀溏、小便清長的人,多為偏寒體質。 1、茶飲方: (1)偏熱性體質: 麥冬6g 桑葉3g 陳皮3g 二花3g 黃芪3g 作用:益氣養陰 解毒化濁 (2)偏寒濕體質: 蒼術3g 陳皮3g 白芷3g 白蔻仁3g 蘇葉3g 作用:芳香化濕 辟穢化濁 用法:上兩方用做茶飲,宜開水泡。 2、煎服方: (1)偏熱性體質: 生黃芪15g 炒白術10g 藿香6g 桔梗10g 桑葉6g 連翹12g 日一劑,水煎600ml,分三次口服,連用6天,兒童劑量酌減。 (2)偏寒濕體質: 生黃芪15g 炒蒼術10g 防風6g 陳皮10g 白蔻仁10g 蘇葉10g 日一劑,水煎600ml,分三次口服,連用6天,兒童劑量酌減。 南陽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防治專家組診治小結 2020年1月30日南陽市中醫藥發展局組織專家組對全市轄區有關定點醫院收治的確診和疑似病人進行多個會診,小結如下: 由于目前缺少大樣本的數據,故不能形成結論性的意見。中醫治療是講究依據的,專家們根據四診資料辯證施治一定會對病人的預后產生積極的影響。 從四診情況來看,很多病人早期癥狀與流感(包括感冒)其實并沒太大區別。比如出現咽干咽痛、發熱頭痛等,而初發病人呈現寒濕征象并不多見,這與國家方案中武漢新冠患者多見寒濕顯然有所不符,故對此次發病的病理特點仍然需要進一步推敲。是否用濕溫的方子也值得推敲。 溫病的治療原則是我們治療新冠的重要參考和依據,但我們也不能先入為主地用溫病的概念束縛了手腳。 辨證施治是中醫的法寶。本次會診中,根據辨證結論,因人制宜,用到柴胡劑、達原飲、甘露消毒丹、銀翹散、白虎湯等方劑加減,診治確診和疑似病例10多例。 其中有很多真知灼見,也有一些思考。我們需要更加關注患者的初發時狀況,這包括病人的飲食、勞累、情緒、外感等誘發因素,以及病人早期發病時的主要征象,包括咽干咽痛、寒熱、有汗無汗、身痛、咳嗽鼻塞流涕等。這提醒專家們在會診中注意采集病史,務求嚴謹,并反復對照。疾病發展的過程可能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干擾,比如病人的遷徙,比如西醫抗菌藥、抗病毒藥、激素等,已經不是溫病典型的表現。提醒大家采集病史時,要注意發病前的預防用藥史和發病后用藥情況,這些情況和病人目下表現的寒熱溫燥關系很大。 目前國家指導方針是中西協同,但如果以隨機雙盲展開比較研究,這對研究本次新冠發病及中醫治療優勢將意義非凡。 全部都進行中西結合,從從患者的切身利益上說,這是很必要的。但是如果能采取大多數患者都用中西結合辦法,而部分患者使用西醫辦法,還有部分患者純中醫治療,采取隨機雙盲法原則把輕度、中度患者分成純中醫和西醫組,甚至重癥組也隨機分中西醫結合和西醫治療組,從嚴謹的科學原則和在各階段進行系統總結(既力爭在短時間速戰速決,又不能忽略長期存在的可能性,立足于長期目標,建立長效機制),這對提高認識理論升華等角度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當然這一工作的開展,必須要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協調,這里提出的是想法建議。 中醫若要在這次抗擊新冠中取得理論上的升華突破創新,政府的支持、協調,甚至階段性主導是必不可少的。 2020年1月31日 十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于01月30日在官網發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 針對目前我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發病情況,為充分發揮中醫藥在防治新發傳染病中的特色與優勢,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笫三版)》等有關文件,結合該病的臨床特征和我區易感人群的體質特點,將該病辨為以下四種證型施治。 一、風寒襲肺,濕邪困脾 臨床表現:惡寒發熱,干咳少痰、或無痰,胸悶神疲,四肢倦怠,納呆。舌淡紅苔白膩,脈浮。 治療原則:疏風散寒,健脾化濕。 推薦處方:荊防敗毒散合藿樸夏苓湯加減。 基本方藥:荊芥、防風、柴胡、白前、桔梗、藿香、厚樸、半夏、茯苓、白術、苡仁、白蔻仁。 加減:伴口鼻咽干加蘆根,惡心嘔逆加紫蘇、厚樸、生姜,腹瀉便溏加白扁豆。 根據病情,可酌情選用荊防顆粒、藿香正氣膠囊等中成藥。 二、濕邪郁肺,樞機不利 臨床表現:低熱或未發熱,干咳,少痰,咽干咽痛,倦怠乏力,胸悶,脘痞,或嘔惡,便溏。舌質淡或淡紅,苔白或白膩,脈濡。 治療原則:化濕解毒,宣肺透邪。 推薦處方:麻杏薏甘湯、升降散、達原飲。 基本方藥:麻黃、杏仁、薏苡仁、草果、檳榔、蟬蛻、連翹、蒼白術、桔梗、伊貝母、黃芩。 加減:伴便秘加枳殼;若痰多加橘紅、半夏、枇杷葉。 根據病情,可酌情選用藿香正氣膠囊等中成藥。 三、邪熱郁肺,肺失宣降 臨床表現:發熱,口渴,不欲飲,胸悶、咽干少痰,納差,大便不暢或便溏。舌邊尖紅,苔黃,脈浮數。 治療原則:清熱解毒,宣肺透邪。 推薦處方:麻杏石甘湯、銀翹散。 基本方藥:麻黃、杏仁、石膏、桑白皮、金銀花、連翹、黃芩、伊貝母、甘草、蘆根。 加減:伴便干、口渴、熱盛者合白虎湯。 根據病情,可酌情選用連花清瘟膠囊、復方一枝嵩顆粒、藍芩口服液等中成藥。 四、熱毒閉肺,腑氣不通 臨床表現:高熱不退,咳嗽痰少,或有黃痰,胸悶氣促,腹脹便秘。舌質紅,苔黃膩或黃燥,脈滑數。 治療原則:宣肺解毒,通腑瀉熱。 推薦處方:宣白承氣湯、黃連解毒湯、解毒活血湯。 基本方藥:杏仁、石膏、瓜萎、大黃、麻黃、葶藶子、桃仁、赤芍、郁金、甘草。 加減:大便秘結甚者加芒硝,枳實。 根據病情,可酌情選用連花清瘟膠囊等中成藥。 十四、湖南省中醫藥管理局于1月21日成立由國醫大師熊繼柏任顧問,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陳新宇任組長,由呼吸、重癥醫學、院感等專家組成的省級中醫醫療救治專家組,指導14個市州的重癥和危重癥患者中西醫結合救治工作。并于1月23日印發《湖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藥診療方案(試行第二版)》(湘中醫藥函〔2020〕11號)。
十五、天津市衛生健康委于1月26日和29日分二批各派出138名醫療隊員奔赴武漢,對口支援武鋼第二職工醫院。于1月29日印發《天津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藥預防方案(試行第二版)》,規范指導中醫藥防治工作。 市衛生健康委關于印發天津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試行第二版)的通知 津衛中〔2020〕40號 各區衛生健康委,海河教育園區社會事業發展局,委直屬各有關單位,醫學院校附屬醫院,中央駐津醫院,部分部隊、企事業單位醫院: 為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的作用,加強中西醫結合,科學、規范開展中醫藥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聯合印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我委組織中醫專家制定了《天津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試行第二版)》?,F印發給你們,請參照執行。 2020年1月29日 (此件主動公開) 附件:天津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試行第二版)
十六、河北省中醫藥管理局于1月31日在官網發布《河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防治方案(試行第三版)》,與此同時,國醫大師李佃貴教授編寫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防控手冊-中醫藥篇》在“河北中醫藥”微信公眾號上推送。 河北省中醫藥管理局關于印發河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防治方案(試行第一版)的通知 冀中醫藥函〔2020〕10號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衛生健康委(局)、中醫藥管理局,雄安新區管委會公共服務局,省直中醫醫療機構: 為進一步指導全省醫療機構科學規范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藥防治工作,充分發揮中醫藥在防治中的作用,省中醫藥防控工作專家組,在國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三版)中醫診療方案的基礎上,結合我省地域實際及當前氣候特點,研究制定了《河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防治方案(試行第一版)》?,F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參考使用。 河北省中醫藥管理局 2020年1月27日 河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防治方案(試行第三版) 2020.01.31 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在我省的流行病學特征、臨床表現及病程進展特征,符合中醫“疫病”的特點。外感疫癘濁毒之氣,病位由表及里,多遵從上中下三焦和衛氣營血傳變規律。本病屬本虛標實,病因為濕濁疫毒,病機特點為“濕、濁、毒、熱、瘀、虛”,扶正祛邪貫穿整個治療過程,祛邪以化濁解毒為要,扶正以補益氣陰為則。依據不同階段邪正盛衰隨證加減,辨證施治。 一.醫學觀察期 臨床表現1:乏力伴胃腸不適推薦中成藥:藿香正氣軟膠囊(丸、水、口服液) 臨床表現2:乏力伴發熱推薦中成藥:連花清瘟膠囊(顆粒)、清開靈軟膠囊、金花清感顆粒、疏風解毒膠囊(顆粒)、防風通圣丸(顆粒) 二.臨床治療期 (1)濕濁郁肺臨床表現:發熱或往來寒熱,干咳,少痰,咽干,倦怠乏力,胸悶,脘痞,或嘔惡,便溏。舌質淡或淡紅,苔白或白膩,脈濡。治法:祛濕化濁,清肺透邪推薦處方:麻杏石甘湯、小柴胡湯、五苓散、射干麻黃湯加減;可選服連花清瘟膠囊(顆粒)或藿香正氣軟膠囊(丸、水、口服液)。
(2)濁毒閉肺臨床表現:身熱不退,咳嗽痰少,或有黃痰,胸悶氣促,腹脹便秘。舌質紅,苔黃膩或黃燥,脈滑數。治法:宣肺解毒,通腑泄濁推薦處方:宣白承氣湯、黃連解毒湯、解毒活血湯加減,送服連花清瘟膠囊或清開靈軟膠囊;可選用清開靈注射液、血必凈注射液。
內閉外脫臨床表現:神昏,煩躁,胸腹灼熱,手足逆冷,呼吸急促或需要輔助通氣。舌質紫絳,苔黃褐或燥,脈浮大無根。治法:開閉固脫,解毒救逆推薦處方:四逆加人參湯、安宮牛黃丸、蘇合香丸;參附注射液、血必凈注射液。人參15g (4)氣陰兩傷臨床表現:無發熱或時有低熱,乏力,心慌,口干,自汗出,腹脹,大便不調。舌淡紅,苔白或苔少,脈虛數。治法:益氣養陰,健脾化濁推薦處方:王氏清暑益氣湯合二陳湯加減
三.預防和調護 (一)口服處方預防 1.普通人群預防方
2.特殊人群預防方 (1)孕婦
(2)兒童
(3)老年人
3.患有基礎疾病者預防方 (1)血糖偏高或糖尿病患者
(2)血壓偏高或高血壓患者
(3)冠心病等心腦血管慢性疾病患者
(4)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處于緩解期患者
注意事項:建議在醫師指導下服用;服用期間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并及時咨詢醫師;對上述藥物有過敏史者禁用,過敏體質慎用;兒童藥物劑量以3~5歲兒童為宜,其他年齡兒童酌情增減。 (二)其他方法預防 1.刮痧方 百會、印堂、太陽、曲池、合谷、脊柱兩側(華佗夾脊穴或膀胱經)、向下或向內、向外輕輕反復刮動。肘窩、腘窩等處,可以用拍打法,向下或向內、向外輕輕反復由輕到重拍打。具有祛濁辟穢之功。 2.香囊方 藥物組成:藿香、佩蘭、金銀花、桑葉、菊花,等份為末,制為香囊佩戴。 3.代茶飲方黃芪12g、金銀花15g、藿香10g、防風10g,開水沖泡代茶飲。 4.足浴方 藥物組成:當歸20g、黃芪30g、藿香20g、佩蘭15g、生姜15g。水2000ml,水煎45分鐘,取汁,入桶中足浴。每日一次,每次30分鐘,以全身微微汗出為度。 (三)生活調護 1.注意適時增減衣物,避免到人員密集場所,居室多通風,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勤更衣,戴口罩。 2.飲食宜清淡、規律。多飲水,多食用水果、蔬菜及牛奶、雞蛋等。 3.作息要規律,保證充足睡眠,適當鍛煉身體,可采用八段錦、養生樁、太極拳等。 4.暢情怡志,保持情緒穩定。 十七、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于1月22日官網公布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中醫處方。 關于公布預防呼吸道傳染病中醫處方的通知 各市(州)中醫藥管理局,局直屬(注冊)醫療機構: 為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的作用,積極開展中醫藥預防呼吸道傳染病有關工作,我局組織專家,討論擬定了《2019-2020年冬春季呼吸道傳染病預防建議處方》,現予公布,請你們在工作中參照使用。 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 2020年1月21日 2019-2020年冬春季呼吸道傳染病預防建議處方 01組成 金銀花30g連翹30g蘆根30g竹葉15g薄荷15g荊芥15g桔梗15g生甘草15g藿香15g 02用法 熬藥時每劑泡水30分鐘,熬開15分鐘,熬水三次共800ml,2日1劑,每日2次,每次200ml。 以上處方僅作為預防用藥,兒童用量酌減。如已出現發熱等癥狀,請到醫療機構就診。 十八、福建省衛生健康委中醫藥管理處(省中醫藥管理局)即在2019年12月31日發布了《2019年福建省流行性感冒中醫藥防治方案(12月修訂版)》,雖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未有涉及,但較詳盡介紹了流行性感冒的中醫藥防治內容,未及而及之應對,或有先兆之機。 2019年福建省流行性感冒中醫藥防治方案(12月修訂版) 福建省衛生健康委中醫藥管理處(省中醫藥管理局) 一、概述 流行性感冒(以下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節性流行,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全球大流行。全國流感監測結果顯示,每年10 月我國各地陸續進入流感冬春季流行季節。 流感起病急,雖然大多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現肺炎等并發癥或基礎疾病加重,可發展至重癥病例,少數危重癥病例病情進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急性壞死性腦病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并發癥而死亡。重癥流感主要發生在老年人、年幼兒童、肥胖、孕產婦和有慢性基礎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亦可發生在一般人群。 流感主要以發熱、頭痛、肌痛和全身不適起病,體溫可達39—40℃,可有畏寒、寒戰,多伴全身肌肉關節酸痛、乏力、食欲減退等全身癥狀,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適,顏面潮紅,眼結膜充血等部分患者癥狀輕微或無流感癥狀。感染乙型流感的兒童常以嘔吐、腹痛、腹瀉為特點。無并發癥者呈自限性,多于發病3—4天后體溫逐漸消退,全身癥狀好轉,但咳嗽、體力恢復常需較長時間。 肺炎是流感最常見的并發癥,其他并發癥有神經系統損傷、心臟損害、肌炎、橫紋肌溶解綜合征和膿毒性休克等。 二、流感預防 (一)生活起居預防 1.“起居有常,不妄作勞”[1]——生活規律,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睡眠。運動宜適當減量,時間安排上午10點至下午3點為宜,運動后及時擦汗,避免受涼。 2.“虛邪賊風,避之有時”[1]——注意保暖防寒,適時增減衣物,冬季人體特別要保暖的部位是頭、頸部、背部和腳,提高人體防御能力。午間12點至下午3點開窗通風及曬被褥。必要時可使用空調及加濕器,調控室內溫濕度在相對適宜的水平。 3.“法于陰陽,和于術數”[1]——堅持體育鍛煉,可選擇五禽戲、八段錦、太極拳等運動,增強御寒能力。 4.“精神內守,病安從來”[1]——調暢情志,防止季節性情感失調癥。冬季易情緒抑郁,應保持樂觀心態。 (二)飲食調理 1.滋補膳食:冬季是人體精氣收藏的季節,民間素有“冬令進補”的習俗,不同人群體質有所差異,需在醫生的指導下調理。 2.素體陰虛者應適當補充水分:冬季氣候干燥,可適當食用水果和蔬菜。 3.素體陽虛畏寒者可用蔥姜湯,增強人體抗寒能力。 (三)藥物預防 1.疫苗接種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降低接種者罹患流感和發生嚴重并發癥的風險。推薦60歲及以上老年人、6月齡至5歲兒童、孕婦、6月齡以下兒童家庭成員和看護人員、慢性病患者和醫務人員等人群,每年優先接種流感疫苗。 2.藥物預防 藥物預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種。建議對有重癥流感高危因素 的密切接觸者(且未接種疫苗或接種疫苗后尚未獲得免疫力)進行暴露后藥物預防,建議不要遲于暴露后 48 小時用藥??墒褂脢W司他韋和扎那米韋等(劑量同治療量/次,每日一次,使用 7 天)。 (四)中醫保健預防 1.灸法 用法:選取大椎(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肺腧(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足三里(在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等穴位,艾灸10-20分鐘,每1-2日1次。 2.推拿按摩 取穴:少商、列缺。 功效:清熱解毒利咽。 操作方法:拇指指甲掐少商穴2-3分鐘,拇指指腹按揉列缺穴150-300次。 少商:手指,拇指末端橈側,指甲根角側上方0.1寸,有指掌固有動、靜脈所形成的動、靜脈網;布有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混合支,正中神經的掌側固有神經的末梢神經網。 列缺:在人體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以取穴者自己拇指的指間關節的寬度為1寸),當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有宣肺解表,通經活絡,通調任脈的作用;臨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療咳嗽、氣喘、頭痛,尿血等病癥。 3.中藥香囊[2] 藿香、佩蘭、山柰、羌活、白芷、菖蒲、蒼術、細辛等量粉碎制成香囊,適量冰片酒精溶解后噴灑于香囊上。 用法:每人1個(3.5-5克),睡前可置于枕邊,每周更換1次。 4.中藥沐足: 藥物組成:荊芥20克,艾葉30克,花椒5-10克,桂枝20克,生姜30克。 功效:溫經散寒除濕。 方法:將藥物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煎煮約30分鐘,待溫度適宜時沐足,水位應超過踝關節以上。睡前沐足15分鐘。 三、辨證治療 流感,屬于中醫疫病中的“時行感冒”范疇,可參照“冬溫”、“風溫”、“春溫”、“傷寒”等病證辨證論治。在治療過程中,當首辨輕重、次辨寒熱,既要注重祛邪,同時也需要固護正氣。 1.輕癥辨證治療方案。 (1)外寒里熱證 主癥:發病初期,畏冷或惡寒,頭痛、咽痛、全身酸痛,發熱。 舌脈:舌質紅,苔白/黃或膩,脈浮緊或浮數。 治法:散寒解表,解肌清熱。 基本方藥:荊防敗毒散[3]合柴葛解肌湯[4]加減。 參考處方: 荊芥10g 羌活10g 葛根15g 柴胡15g銀花15g 連翹15g 黃芩15g 板藍根15-20g蘆根30g 生甘草3g 法半夏9g 藿香6-9g 用法:水煎服,每劑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時可日服2劑,每6小時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減:惡心、嘔吐、腹瀉者可加用藿香正氣散[5]; 目赤者,加桑葉、菊花。 常用中成藥:感冒清熱顆粒、風寒感冒顆粒。 (2)風熱犯衛證 主癥:發病初期,發熱或未發熱,咽紅不適,輕咳少痰,無汗。 舌脈:舌質紅,苔薄或薄膩,脈浮數。 治法:疏風解表,清熱解毒。 基本方藥:銀翹散[6]加減。 參考處方: 金銀花15g 連翹15g 桑葉10g 菊花10g牛蒡子15g 桔梗10g 竹葉6g 蘆根30g薄荷(后下)3g 生甘草3g 虎杖12g 大青葉15g馬鞭草15g 煎服法:水煎服,每劑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時可日服2劑,每6小時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減:苔厚膩加藿香10g、佩蘭10g;咳嗽重加杏仁10g、炙枇杷葉10g;咽痛重加玄參15g;若嘔吐可先用黃連6g,蘇葉10g水煎頻服。 常用中成藥:疏風解表、清熱解毒類,如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顆粒)、清開靈顆粒(膠囊、軟膠囊、片、口服液)、疏風解毒膠囊、銀翹解毒類、桑菊感冒類等。 兒童可選兒童抗感顆粒、小兒豉翹清熱顆粒等。 (3)熱毒襲肺證 主癥:高熱,咳嗽,痰粘咯痰不爽,口渴喜飲,咽痛,目赤。 舌脈:舌質紅,苔黃或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宣肺止咳。 基本方藥:麻杏甘石湯[7]加減。 參考處方: 炙麻黃5g 杏仁10g 生石膏(先煎)30g知母10g 浙貝母10g 桔梗10g 黃芩15g柴胡15g 生甘草10g 煎服法:水煎服,每劑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時可日服2劑,每6小時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減:便秘加生大黃(后下)6g;苔厚膩加蒼術10g、厚樸10g;持續高熱加青蒿15g。 常用中成藥:清熱解毒、宣肺止咳類,如連花清瘟膠囊(顆粒)、銀黃類制劑、蓮花清熱類制劑等。 兒童可選小兒肺熱咳喘顆粒(口服液)、小兒咳喘靈顆粒(口服液)、羚羊角粉沖服。 2.重癥辨證治療方案 (1)毒熱壅肺證 主癥:高熱不退,咳嗽重,少痰或無痰,喘促短氣,頭身痛;或伴心悸,躁擾不安。 舌脈:舌質紅,苔薄黃或膩,脈弦數。 治法:解毒清熱,瀉肺活絡。 基本方藥:宣白承氣湯[6]加減。 參考處方: 炙麻黃6g 生石膏(先煎)40g 杏仁9g 知母10g魚腥草15g 葶藶子10g 黃芩10g 浙貝母10g青蒿15g 生大黃(后下)6g 赤芍10g 生甘草3g玄參15g 煎服法:水煎服,每劑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時可日服2劑,每6小時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也可鼻飼或結腸滴注。 加減:持續高熱加水牛角10-30g、安宮牛黃丸1丸;腹脹便秘加枳實9g、芒硝6g(分沖);喘促加重伴有汗出乏力者加西洋參10g、五味子6g。 (2)毒熱內陷,內閉外脫 主癥:神識昏蒙、淡漠,口唇爪甲紫暗,呼吸淺促,咯粉紅色血水,胸腹灼熱,四肢厥冷,汗出,尿少。 舌脈:舌紅絳或暗淡,脈沉細數。 治法:益氣固脫,清熱解毒。 基本方藥:參附湯[8]加減。 參考處方: 生曬參15g 炮附子(先煎)10g 黃連6g 青蒿15g金銀花20g 生大黃6g 山萸肉15g 枳實10g 煎服法:水煎服,每劑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時可日服2劑,每6小時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也可鼻飼或結腸滴注。 3.恢復期辨證治療方案 氣陰兩虛,正氣未復 主癥:神倦乏力,氣短,咳嗽,痰少,納差。 舌脈:舌暗或淡紅,苔薄膩,脈弦細。 治法:益氣養陰。 基本方藥:沙參麥門冬湯[6]加減。 參考處方: 沙參15g 麥冬15g 五味子10g 浙貝母10g杏仁10g 青蒿10g 炙枇杷葉10g 焦三仙各10g 煎服法:水煎服,每劑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時可日服2劑,每6小時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也可鼻飼或結腸滴注。 注意事項: 1.妊娠期婦女發病,治療參考成人方案,避免使用妊娠禁忌藥,治病與安胎并舉,以防流產,并應注意劑量,中病即止。 2.兒童用藥可參考成人治療方案,根據兒科規定調整劑量,無兒童適應癥的中成藥不宜使用。 【參考文獻與書籍】 《2019年冬季流行性感冒中醫藥防治專家指導意見》、《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19版)》 [1]《黃帝內經》 [2]《當代中醫藥外治臨床大全》 [3]《攝生眾妙方》 [4]《傷寒六書》 [5]《太平惠民合劑局方》 [6]《溫病條辨》 [7]《傷寒論》 [8]《圣濟總錄》 福建省中醫藥學會感染病分會 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 福 州 市 傳 染 病 醫 院 福建省“創雙高”中醫疫病臨床重點???/span> (未及之及,及之未及,待續)
|